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医路工行”赴荷兰、德国开展调研实践-清华大学医学院

新闻直通

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医路工行”赴荷兰、德国开展调研实践

2023-03-29

2023年2月6日至2月15日,在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李睿教授的带领下,来自医学院-药学院、电子系、公共管理学院、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等学院的9名本科生及研究生辅导员,去到荷兰、德国共同开展全球胜任力海外调研实践。“医路工行”实践支队一行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参访,调研西欧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独特优势和经验,为国内医疗健康行业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建设“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图. 实践支队合影

以荷兰、德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拥有浓厚的学科氛围,诞生了一大批以医学影像、生物技术为优势学科的知名高校;同时这里还是国际两大医疗公司——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的诞生地,也有着大量与大学医学院相依存共生的著名医院,如乌特勒支大学联合医院、埃尔兰根大学医院等。“医路工行”实践支队通过参访高校、企业,探究荷兰与德国在生医学科全球领先的发展经验,总结生医领域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逻辑与发展优势,同时也培养支队中生医系学生的技术思维与学科意识。

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以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钻研与先进的产品而闻名世界,也因其在医学影像领域因研发、转化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和对人才的重视而成为行业的领头者。“医路工行”实践支队受飞利浦公司邀请进行考察调研。支队成员与公司的管理和研发人员进行交流座谈,对公司与大学进行联合人才培养的工作和公司在技术研发与转化方面的理解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支队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飞利浦公司最先进的医疗器械展示馆,沉浸式体验了以人为本的创新医疗场景;最后支队成员随工作人员在其设备试验场所了解了实际医疗市场中医院与患者对企业的实际要求,将生物医学工程这一交叉学科的研究思维与转化视野落到实处,对自身的未来有了新的规划与期许。

图. 在Dr. Nancy Kasvosve(右)带领下支队成员试用飞利浦公司医疗仪器

西门子医疗是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中心在技术研发的重要合作伙伴,因此“医路工行”实践支队此次考察调研也受到西门子医疗的热烈欢迎。支队成员与公司的管理、研发人员交流,深层讨论西门子医疗对于工业人才培养持有的观点,也进一步拉近双方间距,推进双方的深度合作。支队在西门子医疗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公司的工厂,亲眼观察最先进的医疗仪器;参观西门子医疗的历史博物馆,探究西门子医疗从伦琴射线至今的发展历程。“西门子医疗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企业,一直大力支持医工结合创新的发展,始终致力于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以及本土创新的快速引进和联合开发。去年6月,西门子医疗中国发布‘国智创新’全新本土化战略,这次参访推进了清华大学与西门子医疗的互相了解,为下一步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双方必将共同推动学科交融、实现协同创新,提高转化精准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扎根中国、服务中国。” 西门子医疗全球磁共振成像业务执行副总裁Dr. Arthur Kaindl这段话着重强调与清华大学合作的重要性。

图.支队在西门子医疗代表人凌晶晶(左一)的带领下参观西门子医疗

鲁汶大学(KU leuven)位于比利时荷语区鲁汶市,其已拥有近600年历史,是欧洲大陆最具创新力的大学之一。在天主教历史文化的底色上,近代的鲁汶大学在文理学、工学及医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医路工行”支队赴鲁汶大学与其工程科学学院的博士生们进行了交流,聆听其丰富的科研成果,并在博士生带领下与其中一科研组的手术机器人进行了近距离接触,支队中亦有对此领域深感兴趣的同学与博士生进行了学术细节的交流。支队成员均在此次参观调研中了解了鲁汶大学对人才培养的观念和科研对转化工作的认识。

图. 鲁汶大学生医系博士生实验室参观

埃因霍温理工大学(TU/e)位于荷兰的埃因霍温,是由荷兰政府于1956年创办的理工科大学。尽管TU/e整体规模小于清华大学,但是生医工本科生数量(约200人每级)和教师数量都大于清华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系。在TU/e ,“医路工行”支队与生医系系主任Dr. Merkx、生医系教务部主任Dr. Donkelaar、学生代表人等人进行交流,深层理解TU/e生医系培养方案理念。通过这种深度的交流,支队成员体验在TU/e生医系贯穿整个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主题——“面向未来的挑战” (Face Tomorrow's Challenge)。

图. 支队与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学生(左一)合影

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医路工行”支队分别前往了其生医系与电子系,分别受到两个院系系主任Prof. Franz Pfeiffer和Prof. Bernhard Seeber的热烈欢迎,并且与教师进行交流以及参观其实验室。聆听Prof. Franz Pfeiffer和Prof. Bernhard Seeber两位系主任介绍慕尼黑工业大学的院系设计时,支队成员认识慕尼黑工业大学开展的多轨迹体系。采用多轨制体系,慕尼黑工业大学教师与学生的研究身份与资源可以脱离院系归属的约束,享有更多灵活空间,使得可以建设更专用、更完备、更切实的研究环境。

图. 慕尼黑工业大学Prof. Martin Dierolf(左二)实验室参观交流

在乌特勒支大学,“医路工行”支队参观了电子显微镜中心 “EM square”(EM + Townsquare)。该电子显微镜中心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乌特勒支大学的电子显微镜中心打破了院系壁垒,能供多个院系和科研机构共同使用,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以此方式,将生物、化学和材料等学科串联,促进了不同学科和不同研究方向研究人员之间的知识交流。

乌特勒支大学联合医院旨在追求创新、尖端的医疗服务,将科研、教学和临床结合,实现不同环节的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在这里,“医路工行”支队与Prof. Andreas Sonnen开展交流并参观其实验室。支队成员经过参访深入了解乌特勒支大学联合医院的工作机制。譬如,在联合医院工作的Prof. Andreas Sonnen同时具有医生和研究员的双重身份,在一周的五个工作日中,四天以医生身份参与临床诊断和治疗,一天以研究员身份进行蛋白质结构相关的研究。联合医院的工作机制有效地保证了临床和科研的结合。

图. 在乌特勒支大学Prof. Chris Schneijdenberg(左一)带领下支队成员参观实验室

在德国,同西门子医疗全球磁共振成像业务执行副总裁Dr. Arthur Kaindl交流时,他反复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所提到的“合作”不仅包括实验室和工厂的紧密联系,各种行业人才、各种专业人才的紧密合作、公司同医院与大学的紧急合作,在实践操作中对产品进行不断的改善等等,但是也包括国际合作。“医路工行”实践出行的初心便是通过在荷兰、德国的参访与交流,提高支队成员的国际认识及全球胜任力,利于支队成员未来完成国际事业。因为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在产业中还是在学术中,“医路工行”支队确信工作于生医领域的每一位奋斗者心中都拥有同一个梦想——“一起走向更加健康的未来!”

图. 西门子仪器博物馆

学生感想:

“支队原先主要由生医9的同学组成,当时大家基本全部是大一的同学,对生医的领域认知尚不充分,对一切充满了憧憬,而如今,生医9的朋友们都进入了大四,经历了清华大学对我们本科阶段的完整培养,在这四年里大家思考最多的也是,想要帮助生医的领域(医疗技术)发展,或者说推动行业向前进,我们需要变成怎样的人才,以及行业需要怎样培养与凝聚人才。通过此次实践,我们从自我提升到人才引领乃至行业的整体人才管理都收获颇丰。

首先是最为基础的从本科人才培养起,西欧的高校在本科、硕士阶段都给了学生前往工业界和实验室进行体验的机会,具体的方式包括布置与临床和工业相结合的课程任务和分方向完成科研小课题等。这给了学生充足的试错空间,从而发现自己更喜欢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事实上从学生到老师再到企业,无一不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兴趣导向,他们倾向于留给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由兴趣引领方向,而引导者只会给予基本的技术引导,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评估问题。

然后是各种研究所、实验室与研发部门之间的人才互通与交流,在学校层面多维度的划分给了人才培养极大的自由空间(不会被单院系划分所局限);在乌特大学以及鲁汶大学的联合医院,为了方便整合医院的第一手临床资料,相当多的研究所直接设立在了医院之中;在飞利浦和西门子的研发部门实际上就位于生产线的旁边,能够清晰地知道从概念到实际的产出需要经历多少的步骤。”

——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本科生 张志成


图. 支队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合影

上一条:医学院第三期“洞见讲坛”成功举办

下一条:祝贺程功教授荣获2022年 医学科学领域“科学探索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医学 > 新闻直通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