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清华大学医学院

研究方向

分子病理学

       现代生物医学研究早已深入到分子细胞水平,人类不仅期待全面了解细胞内部及细胞群体间的每个生命现象,更力图揭示生理、病理条件下细胞功能发挥和调控的分子机制。作为一门基础前沿学科,分子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突破对于揭示疾病发生机理以及后续的医疗干预都有着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意义。 清华大学医学院自2001年建院伊始,即高度重视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十五年来,已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验室20个。实验室研究方向涉及膜蛋白与细胞信号转导、表观遗传与肿瘤、损伤修复与剪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多个领域。学科研究采用多项世界领先技术手段,包括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晶体学、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深度测序、基因组编辑,以及功能质谱等,共同致力于揭示相关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疾病发生的分子细胞机制。特别是近年来,清华大学医学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接连取得多项重大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Cell、Science等系列国际顶尖杂志上,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 清华大学医学院致力于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以及培养具有国际视角和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学研究人才。未来,围绕人类卫生与健康,医学院分子细胞生物学将进一步深入挖掘学科原创力,拓宽学科领域,强化基础研发,促进成果转化,为进一步提升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国际竞争力及培养更多高水平领军人才提供最有力的坚实保障。

再生与衰老学

        聚焦多能性和成体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器官发育、再生和衰老的调控机制,操控细胞命运和干预衰老的技术应用。 我国2021年60岁以上人口已达 18.7%,衰老相关疾病将逐年攀升成为重大医疗负担及挑战。人体细胞、组织及器官衰老造成各种功能退行性疾病,例如生殖力下降、代谢紊乱、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目前,医学领域正积极利用再生医学手段,研发修复机体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案。 再生医学涵盖细胞、组织、器官移植与治疗,並结合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等交叉转化应用领域。 清华大学医学院发挥清华大学学科交叉及融合的优势,从基础医学研究出发,深入探究干细胞发育及再生医学机理,建立基础理论的同时,也研发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手段。清华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于2011年成立, 研究团队近年来阐明了干细胞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干细胞与生殖发育机制、中胚层与血液干细胞的分化机制、神经干细胞的发育分化等。近年来,与多个院系中研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团队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及多学科交叉合作,推动从基础走向转化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在未来的发展中,医学院将加强医工结合,学科交叉,继续招聘世界一流的再生医学专家,重点建立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再生医学手段及应用平台。

肿瘤学

       恶性肿瘤是我国重大疾病,多发且致死率高, 每年癌症发病人数已超过250万,死亡140万以上, 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国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几年肿瘤生物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但是对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的机制以及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还有待突破,清华大学医学院把肿瘤生物学(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以及肿瘤防治的生物科学)作为一个重点发展方向:认识肿瘤生物学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阐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分子事件及其调控机制,进而找出理想的诊断技术,设计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肿瘤生物学方向,医学院已经初具规模,科研成果频出,在平台硬件设施条件方面也达到国际水平。在未来的5年中,清华将继续招聘世界一流的肿瘤生物学家,加强研究基地与团队合作建设的策略;重点建设肿瘤发生及转移的机理、肿瘤基因组学及表观遗传学、肿瘤动物模型等研究方向;协同清华大学免疫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以及清华大学各附属医院来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断治疗的结合,同时寻找更多的临床合作伙伴,建立共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并积极通过与医疗领域的广泛合作,转化研究成果。

免疫学

       人体免疫系统保护机体对抗多种多样的病原体,保障我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存活并发展。然而免疫系统的过激反应会导致诸如炎症因子风暴,过敏和自身免疫病等多种疾病。近年来,在临床上利用免疫细胞来抗击癌症的治疗方法已获得成功。 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成立于2014年,目前共有15个实验室,主要进行与免疫应答及免疫疾病相关的前沿研究。实验室研究方向涉及免疫学多个领域,包括免疫系统及免疫细胞发育,自免疫疾病、炎症疾病、感染免疫、肿瘤免疫的生理病理基础及转化研究。实验室关注多种免疫细胞种类,包括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天然淋巴细胞等的细胞发育、活化、功能及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及生物学机制。研究利用多种手段,包括疾病模型、动态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致力于揭示相关疾病在组织、细胞、细胞内信号转导、转录调控、表观遗传学等多个层面的分子机制,并进一步依此开发针对免疫相关疾病的诊疗手段和新型药物。 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领先的免疫学研究中心,为免疫学的基础和转化科研培养新一代的领军人才。未来五年,免疫所将进一步拓展研究方向,扩建规模至20个实验室,并建设更加先进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免疫学基础及转化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传染病学

       传染性疾病仍然是威胁我国公共健康、国民经济、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生物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聚焦传染病防控关键领域,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关键技术集成,使我国传染病科学防控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建立了集成创新性的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从诊、防、治方面加强技术创新和防控机制创新,初步形成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2008年“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清华大学传染病学学科的开端。此后以医学院为依托,先后引进了一批在本学科方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针对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核心环节,在重大传染病检测、诊治、防控及社会应对等方向开展综合研究,集中力量突破传染病机理、检测、诊疗、防治和社会应对中一系列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建设了一支高水平重大传染病综合研究队伍,并于2013年成立了“清华大学医学院传染病研究中心”。目前中心共有10个实验室,以基础研究为本,聚焦并解决重大传染病的重要科学问题,结合公共健康及临床研究,以孵化原创诊断方案、疫苗及药物为产出的创新型研究机构,聚焦传染病基础研究、抗感染免疫研究、抗感染药物疫苗研发、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断及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五个方面,重点专攻重大传染病的感染及免疫机制、病原学及遗传进化、疫苗及药物研发、检测技术,探讨细菌与病毒性病原体的致病机制及相关疾病防控手段,目前,已经形成了基于传染病及公共健康研究的生物安全研发体系,并在重大传染病的致病机理和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传染病研究中心竭尽全力将最新的基础研究成果快速应用转化,为我国重大传染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技支撑。我校近年来还建立了与传染病研究相关的重要设施,包括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动物平台、蛋白质测试平台以及小分子药物筛选平台等。目前我校正在筹建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平台,旨在提升我校在研究我国重大传染病方面的基础条件。

 

神经工程

       神经工程学是现代神经科学与电子、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致力于理解生物智能背后的神经机制,为下一代人工智能算法提供新思路,并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新方法与新平台。生物医学工程系神经工程学科在脑机接口等方向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建立支持国内外研究的脑机接口数据库平台,承办多届国际国内脑机接口比赛。近年来在听觉语言神经信息解码、神经信息处理的环路机制和类脑计算等方向不断推进前沿研究,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微纳医学与组织工程

       微纳医学与组织工程是现代生命科学、医学与微纳米科技的交叉学科,致力于为重大疾病的个性化预测、预防和诊治研制生物芯片、传感器、生物医学材料及仿生的人造组织等新平台、新方法和新技术。近年来,学科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在国际上率先创制并推广耳聋基因诊断芯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遗传病基因筛查国家,引领基因诊断产业发展;新冠疫情以来,研发了“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新冠病毒超敏试剂盒”、“家庭用一体化自助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卡盒”等系列成果,有效助力抗疫攻坚;针对肿瘤和纤维化等重大疾病的诊疗需求,开发全球首款获得药监局药用敷料资质的组织工程3D微支架、首款可变电导率、自愈合、超轻、多功能液态金属柔性电子器件、原创肿瘤靶向治疗的高分子蛋白质耦合纳米药物等等。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是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该方向面向心脑血管病和肿瘤等重大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领域的关键问题和临床需求,针对超声、磁共振、PET/CT等成像方法、图像重建、后处理和人工智能分析等开展前沿研究,推进我国大型高端医学影像装备核心部件、软硬件系统的科技攻关与产业转化,致力于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并通过全流程的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建立成像规范、质控标准和临床解决方案。该方向基于实时动态多模式医学影像手段,通过研制创新型介入器械和手术机器人,建立微创诊疗精准导航的新方法与新系统,实现智能诊疗一体化。

医疗仪器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医疗仪器方向主要包括智能仪器和医疗装备两方面的研究内容,本方向主要围绕国内科研领域的科学仪器和临床领域的高端医疗装备长期依赖进口,日常生活中“看病难,看病贵!”等重大社会需求问题,将从分子—组织、细胞—器官—小动物—人体多个层次,积极探索生物医学检测相关的创新技术,研制智能化的先进科学仪器和高端创新医疗装备,获得国家CFDA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欧盟CE证书等,实现产业转化,开展临床示范大面积推广应用,满足健康中国的生物医学前沿科研、临床医疗、卫生防疫等实际需要。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精准医学分子诊断技术与医疗仪器研究;2、新型生物传感技术与超分辨测量系统研究;3、在体成像技术与多模态分子影像装备研究;4、可穿戴式生理传感技术与人体健康监护系统研究; 5、中医精准化技术与人工智能健康分析系统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