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攻关不舍昼夜,抗击疫情众志成城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医学院科研抗疫一周年纪实-清华大学医学院

新闻直通

科技攻关不舍昼夜,抗击疫情众志成城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医学院科研抗疫一周年纪实

2021-03-03



2020年3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医学院张林琦教授和程京院士实验室考察科研抗疫攻关情况,做出了“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的重要指示。习总书记指出:第一要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第二要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习总书记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在这一年的科研攻关中,医学院全体师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针对新冠疫情的重大挑战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在新冠疫苗和抗体研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新冠药物与治疗方法、新冠病毒免疫机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充分展示了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为守护全人类生命健康贡献清华力量,向习总书记交出了一份科研攻关抗击疫情的满意答卷。


1、张林琦团队新冠抗体和疫苗研究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及不断出现的病毒变异株,急需制定创新的治疗和预防策略。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研究团队与生命科学学院王新泉教授课题组合作解析了新冠病毒表面刺突糖蛋白受体结合区(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与受体蛋白ACE2复合物的三维空间结构,准确定位出病毒受体结合区和受体蛋白ACE2的相互作用位点,阐明了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介导细胞侵染的结构基础及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张林琦教授和王新泉教授继续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政教授的课题组合作,利用高精尖的抗体分离技术和抗体评估技术,从康复者血液B淋巴细胞中,成功分离出数十株具有强效抗病毒活性的中和抗体,其中两株具有超强中和活性的抗体正在我国和美国开展人体临床研究(图1)。此外,张林琦教授研究团队与天津医科大学周东明教授研究团队合作进行基于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该疫苗在实验动物体内均产生了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图2)。研究团队正在同疫苗企业合作,将疫苗推向临床应用。针对新冠病毒突变株,研究团队也在着手研发新一代疫苗和抗体药物。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治疗和预防新冠肺炎提供强有力的医学干预手段。

   

从新冠肺炎康复者体内筛选研制抗新冠病毒高效抗体药物

                           

基于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的新冠病毒疫苗


2、 程京院士团队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现场快速检测“芯”利器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急需方便、快捷、灵敏、安全的核酸检测技术。常规PCR检测技术需多空间物理隔离的专门实验室,存在对操作人员要求高、检测耗时长、生物安全风险大等问题。为实现多种场景下的现场快速高灵敏度的新冠核酸检测,清华大学医学院程京院士团队联合机械工程学院、美术学院等科研骨干及博奥集团、博奥晶典公司在全集成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咽拭子采样机械手、快速病毒灭活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多项突破,研制了自主创新的车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图1),可安全、高效地在一小时内完成从采样到检测的全过程。该移动实验室以轻便厢式汽车为载体,无需传统PCR实验室的物理分区,机动性强,配备基于自动化机器人的咽拭子样本采集、病毒样本快速灭活以及“样品进-结果出”式全自动、高灵敏度新冠病毒检测系统,通过连接5G通信网络可将结果即时传输给国家应急机构或任何授权医疗机构。

目前,该移动实验室的核心部分全集成芯片实验室(包括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全集成碟式芯片法)(国械注准:20213400101)和全自动核酸分析仪(国械注准:20213220102))于2021年2月10日获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批准,为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现场快速检测“芯”利器。车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已经在北京、广州、珠海、四川阿坝地区应用,并成功为中央电视台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和元宵晚会相关人员提供核酸检测技术服务。

程京院士团队走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研发成果及时通过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产业化并应用到新冠疫情的检测中。中心在北京新发地疫情爆发期间完成了90万人次新冠核酸检测,截止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的检测有950万人次,为北京和全国的疫情控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团队开发车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外观和内景



                           

团队开发的新冠病毒全集成微流控核酸检测芯片系统的检测过程


3、 饶子和院士、娄智勇研究员团队发现抗病毒药物关键靶点和抑制方法

新冠疫情发生后,饶子和院士、娄智勇研究员团队迅速投入抗疫科技攻关,系统阐明了新冠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复制的核心机制,发现了关键的抗病毒药物靶点和抑制方法,为全球抗病毒药物研究提供了关键科学基础。团队率先解析了两个核心抗病毒药物靶点—主蛋白酶、聚合酶的三维结构,发现了一批高效抑制剂,部分已陆续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系统阐明了新冠病毒完整转录复制周期的分子机制,为认识病毒的生命过程提供了关键信息。此外,团队还发挥合作优势,积极参与国药中生北京生物灭活疫苗的研究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研究成果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7篇,其中主蛋白酶、聚合酶两项工作的单篇引用超过千次和500次,均被国际蛋白质结构数据库选为“明星分子”,是新冠病毒靶点研究中关注度最高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是全球新冠病毒研究领域最系统的工作。

自2003年“非典”爆发以来,饶子和院士研究团队长期坚守在冠状病毒研究领域,十七年间共计80余人参与冠状病毒研究,发表研究论文51篇,篇均被引80余次,是国际冠状病毒研究领域的领军实验室之一。17年来的坚守和积累,为此次新冠疫情科技攻关奠定了关键基础。

                           

                                        团队发现新冠病毒RNA聚合酶关键结构

4、郭永团队研发新冠核酸检测数字PCR技术与产品

郭永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数字PCR系统,开发了新冠数字PCR核酸检测试剂盒。两个突出优势:灵敏度可达100 copy/mL,并能准确检测病毒数目。试剂盒已完成现场体考和专家会评审,在国家药监局申批中;在30余家疫情防控重点医院、企业及科研单位使用;选为四款新冠药物的临床试验评价方法;协助研制新冠疫苗;协助研制新冠核酸国家参考品和多家企业标准品;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证书;数字PCR系统成功出口。该研究申请中国发明专利一项,近年来在JAMA、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等权威期刊发表8篇论文。获得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冠军,被《新闻联播》、《北京新闻》等媒体报道。                      

北京新闻报道郭永团队的技术与产品

5、白净卫、李寅青和刘鹏团队研发一体化自助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卡盒

清华大学医学院刘鹏、药学院白净卫、李寅青联合团队所开发的一体化自助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卡盒在科技部和清华大学的全力支持下,实现在北京袺金科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转化落地。在研发团队的联合攻关下,已成功实现手持式卡盒的产品定型,各工艺体系皆已完成小批量多批次验证,并进入分析性能评估阶段。下一步团队将全力完成产品性能评估,并尽快开展临床实验工作。未来该产品的推出将实现对新冠病毒的随时随地检测,助力将我国的新冠疫情防护网织得更大更密。

                           

                               医学院刘鹏、药学院白净卫、李寅青团队合作攻关

                           


                             批量化生产的手持式核酸检测卡盒


6、 程功团队研究新冠感染重症的疾病成因

老年人和有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由于COVID-19感染而导致的重症率和死亡率更高,表明年龄和糖尿病等因素在SARS-CoV-2感染的发病机制和个体易感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团队建立人类血清代谢物分子库,通过大通量筛选获得一种在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体内下降近10倍的代谢因子1-DG, 在人类细胞有显著的抗新冠病毒感染作用。给这类易感人群血清补充1-DG可以显著抑制新冠病毒的复制。1-DG能够抑制新冠病毒感染膜融合的形成。1-DG在肺类器官组织能够显著抑制新冠病毒的感染。该研究将为新冠病毒的治疗及代谢干预提供新的思路。相关工作已经申请专利并撰写论文。

                           

团队利用代谢因子治疗新冠重症的研究

7、常智杰团队干细胞治疗新冠等感染疾病的临床推广研究

该研究开展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在感染类疾病如新冠病毒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已完成HUMSC的临床前研究,包括建立了规范的大量生产注射级别HUMSC的生产工艺和设施,完成了HUMSC安全性评价,针对新冠感染康复期类慢性肺损伤疾病、肾损伤疾病,新冠感染类急性炎症疾病,手术患者加速康复类疾病,鼻炎,关节炎,炎症性肠病(IBD)等多种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提出并确定了HUMSC质控指标这一新概念,获得了3家医院HUMSC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伦理和学术审批,在Stem Cell Research等国际期刊上发表了部分研究成果。

                           

团队及其干细胞治疗研究

8、 董晨院士团队研究新冠感染后适应性免疫应答反应

为了探索SARS-CoV-2感染后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反应,董晨院士团队采集数例COVID-19康复者血液。在8位刚出院的患者中检测了SARS-CoV-2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其他位例患者是出院后2周的随访者,他们也产出病毒特异性的IgG抗体。在所有的14位患者中,有13位在假病毒感染试验中显示有血清中和活性。另外,团队还对10位急性期重症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患者在早期就产生了病毒特异性的体液反应,但是这些患者SARS-CoV-2特异性的T细胞反应严重受损,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至少部分与受损的细胞反应有相关性。该工作申请并转化发明专利一项,在Immunity、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权威期刊发表2篇论文。被Cell press、AZO network、Live Science、Medical research press等采访报道。


                           


新冠病毒感染后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反应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新冠疫情的考验面前,医学院全体师生团结奋斗,在2020年的历史巨浪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展现了清华医学人的使命与担当,充分诠释了“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2021年是医学院建院2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学院党政联席会认真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总书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为指引,研究制定医学院十四五规划,启动跨越基础医学和生医工程学科的“器官替代”与“未来疫苗技术”行动计划,通过有组织科研与自由探索紧密结合的方式推动学科建设。医学院全体师生将在伟大抗疫精神的鼓舞下,牢记使命,再接再厉,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开辟新格局!



上一条:医学院党委召开2020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和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下一条:2021年清华大学医学院“未来医师科学家”主题活动顺利举办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医学 > 新闻直通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