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适用2020年入学)

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3100]生物医学工程

[00]生物医学工程

(适用2020年入学)

一、适用学科、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31

二、培养方式

1、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

2、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有关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三、学习年限

符合《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要求。

四、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1、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博士生应掌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所必需的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基础知识。在硕士生课程的基础上,着重要求:

(1)数学方面

进一步掌握现代工程数学的基础知识,具有用它来解决本专业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

(2)计算机技术方面

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和智能处理等现代工具解决本专业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

(3)专业基础方面

熟练掌握与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博士生应掌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前沿动态,大量阅读文献并参加相应的学术活动。

博士生应具备一定的交叉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应尽可能在医学、信息、材料、生物、力学等领域掌握基本知识,以开展跨学科内容的研究。

2、课程学习及学分组成

(1)普博生

在读期间取得总学分不少于14,包括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学科专业要求课程不少于4学分,必修环节6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7。课程设置见附录。

(2)直博生

在读期间取得总学分不少于29,其中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学科专业要求课程不少于18学分,必修环节6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1。课程设置见附录。

五、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

1、两周强化学科、专业教育:由三部分组成

1)见习实习;

2)学科专业及前沿动态讲座与研讨;

3)专业文献检索、阅读,要求在导师指导下写出阅读报告。

2、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博士生入学后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院系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征得导师同意后,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须经导师签字后送院系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3、关于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的规定

为保证质量,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结合我系研究生历来学位课学习的情况,对博士生的学位课成绩作如下要求:

1)对于应届本科生直接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及提前攻博生,学位课程单科成绩低于等级C的不得大于4学分,对于非应届本科生入学或在职人员考入的博士研究生,单科成绩低于等级C的不得大于6学分。

2)达不到上述要求者,对成绩低于等级C的课程允许重修一次。

4、资格考试

依据《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学生被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直博生通常为2学年,普博生通常为1学年),需通过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委员会由学位分委员会指定的3至5位博士生指导教师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组成,负责考核工作。

资格考试按一级学科统一组织,博士生资格考试通常安排在6~9月份举行,考试内容包含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两部分,覆盖相关研究方向的本学科专业课知识。考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博士生指导教师负责为自己指导的博士生命题部分不超过三分之一。考试内容,考试委员会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参加考试的博士生。博士资格考试通过才可以继续论文工作。需要具体参照《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生资格考试规则》。

资格考试不通过者或条件通过者,必须参加下一年度的博士生资格考试,累计参加2次资格考试仍未通过者,则该必修环节考核未达到培养方案规定要求,应予以分流。直博生可申请转为硕士生培养;普博生以及未转硕的直博生可申请退学,否则学校予以退学处理。

5、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博士生在完成资格考试后,应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体课题,并尽早完成选题报告,通常应在完成资格考试后一年内完成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应包含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选题口头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依据《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由指导教师(小组)为主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考核小组中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的教师不少于3人。属于学科交叉培养博士生的论文选题报告会,应当聘请所涉其他学科的专家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做选题报告。自选题报告通过至申请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选题报告不通过者,可于3个月后再次申请参加。普博生入学后第3学年结束前、直博生入学后第4学年结束前仍未通过选题报告者,或者累计参加2次选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则该必修环节考核未达到培养方案规定要求,应予以分流。直博生可申请转为硕士生培养;普博生以及未转硕的直博生可申请退学,否则学校予以退学处理。

6、社会实践

按照“清华大学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管理办法”执行。

7、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实行博士生学术报告制度,博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年至少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做一次公开学术报告;在学习期间内至少有一次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上以口头报告的方式交流自己的学术成果;在学期间一般应听取30次以上学术报告,其中4次以上为一级学科范围的学术报告,至少应写15篇听取学术报告的小结,每篇不少于500字,并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统一制定的学术报告记录表由导师签字,申请答辩时必须递交参加学术报告会记录和参加学术报告小结,作为批准答辩申请的资格条件之一。学术报告会记录表由系里统一制定。

8、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在博士生论文工作的中期,即开题后约半年至一年,系或研究所应组织考查小组(3-5人组成)对博士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不通过者将予以退学处理。中期检查应提交书面报告并做口头学术报告,考核小组给出成绩并交系里保存。

中期检查不通过者,可于3个月后再次申请参加。普博生入学后第4学年结束前、直博生入学后第5学年结束前仍未通过中期检查者,或者累计参加2次中期检查仍未通过者,则该必修环节考核未达到培养方案规定要求,应予以分流。符合结业申请条件的博士生可申请结业;直博生可申请转为硕士生培养;普博生以及未转硕的直博生,如不符合结业申请条件,可申请退学,否则学校予以退学处理。

9、最终学术报告

依据《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最终学术报告通过后方可提交学位论文送审。在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距正式申请答辩至少3个月前,博士生应当进行论文工作总结报告,邀请五名以上同行专家对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和创新性等进行评议。同行专家应当为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博士生指导教师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其中半数以上应当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属于学科交叉培养博士生的论文工作总结报告应当聘请所涉其他学科至少两位专家参加。

申请最终学术报告的学生需提交博士学位论文简介、博士学位论文初稿和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成果的相关支撑材料,由指导小组决定是否可以进入最终学术报告环节。参加最终学术报告的专家组在学生报告基础上,对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和创造性等进行评议,并确定是否可以进入论文评阅阶段。最终学术报告采用匿名投票,获得不低于2/3与会专家同意通过后,方可安排学位论文送同行专家评审。

博士生在达到最长修业年限前3个月仍未通过最终学术报告者,则该必修环节考核未达到培养方案规定要求,应予以分流。符合结业申请条件的博士生可申请结业;直博生可申请转为硕士生培养;普博生以及未转硕的直博生,如不符合结业申请条件,可申请退学,否则学校予以退学处理。

六、课程设置

(一)普博生和论文博士课程

1、学位课程与环节(不少于 14 学分)

(1)公共必修课(不少于 4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90680032

2学分

考试

春秋

博士生英语

94200012

2学分

考试

春秋

第一外语类(国际研究生)

中国概况课(国际研究生)

(2)专业课(不少于 4 学分)

从直博生学科专业课程中任选1-2门考试课程。

人工智能

60240052

2学分

考试

数字信号处理

64030023

3学分

考试

模式识别

70250043

3学分

考试

生物波谱学

70450013

3学分

考试

生物物理前沿

70450043

3学分

考试

生物工程前沿

70450083

3学分

考试

细胞骨架、细胞运动及人类疾病

70450162

2学分

考试

生物医学声学的工程分析和处理

74000153

3学分

考试

细胞机器

74000512

2学分

考查

医学成像系统

74030042

2学分

考试

神经与认知计算

80240642

2学分

考试

核医学影像物理

80320262

2学分

考试

发育生物学进展

80450232

2学分

考试

医学免疫学新技术与新进展

84000032

2学分

考试

神经工程原理

84000212

2学分

考试

脑机接口与脑电信号处理

84000471

1学分

考查

神经科学研究方法

84000492

2学分

考试

基因表达调控

84000742

2学分

考试

数字化医学与微创诊疗原理

84000752

2学分

考试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84000933

3学分

考试

微纳生物医学前沿

84000963

3学分

考试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动态讲座(必修)

84030022

2学分

考查

春秋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动态讲座(84030022):必修课,该课程为每1.5学年开一次,请在选课时注意查看开课信息。

(3)必修环节(不少于 6 学分)

生命职业伦理和科学道德规范

60450021

1学分

考查

社会实践

69990041

1学分

考查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99990032

2学分

考查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99990041

1学分

考查

春秋

资格考试

99990061

1学分

考试


论文工作中期检查





2、补修课程

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硕士学位层次业务基础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记非学位课程学分。

3、选修课程

在满足学位要求总学分外,可选修全校各系所开的研究生课程,记非学位要求学分。

(二)直博生课程

1、学位课程与环节(不少于 29 学分)

(1)公共必修课(不少于 5 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60680021

1学分

考试

春秋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90680032

2学分

考试

春秋

博士生英语

94200012

2学分

考试

春秋

第一外语类(国际研究生)

中国概况课(国际研究生)

(2)必修环节(不少于 6 学分)

生命职业伦理和科学道德规范

60450021

1学分

考查

社会实践

69990041

1学分

考查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99990032

2学分

考查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99990041

1学分

考查

春秋

资格考试

论文工作中期检查

99990061

1学分

考试


(3)基础理论课(不少于 4 学分)

随机过程

60230014

4学分

考试

高等数值分析

60420024

4学分

考试

数值分析A

60420044

4学分

考试

春秋

现代生命科学

70450126

6学分

考试

春秋

其它数学公共学位课

(4)专业课(不少于 11 学分)

人工智能

60240052

2学分

考试

数字信号处理

64030023

3学分

考试

模式识别

70250043

3学分

考试

生物波谱学

70450013

3学分

考试

生物物理前沿

70450043

3学分

考试

生物工程前沿

70450083

3学分

考试

细胞骨架、细胞运动及人类疾病

70450162

2学分

考试

生物医学声学的工程分析和处理

74000153

3学分

考试

细胞机器

74000512

2学分

考查

医学成像系统

74030042

2学分

考试

神经与认知计算

80240642

2学分

考试

核医学影像物理

80320262

2学分

考试

发育生物学进展

80450232

2学分

考试

医学免疫学新技术与新进展

84000032

2学分

考试

神经工程原理

84000212

2学分

考试

脑机接口与脑电信号处理

84000471

1学分

考查

神经科学研究方法

84000492

2学分

考试

基因表达调控

84000742

2学分

考试

数字化医学与微创诊疗原理

84000752

2学分

考试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84000933

3学分

考试

微纳生物医学前沿

84000963

3学分

考试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动态讲座(必修)

84030022

2学分

考查

春秋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动态讲座(84030022):必修课,该课程为每1.5学年开一次,请在选课时注意查看开课信息。

说明:对于高年级转博生和学科交叉跨度大的博士生,由导师指定可选不超过5学分其他系同学分的学位课程替代学位课,需报学位委员会批准。

(5)跨学科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一般选信息和医学方面的专业课程,亦可选择生物、材料、力学等方面课程。技术类的跨学科课程可算作学位要求的专业课课程,外语类、人文类、社科和管理类课程不算作学位要求课程学分。

2、补修课程及任选课程

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本科层次业务基础者,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一般2~3门),不记学分。

在满足学位要求总学分外,可选修全校各系所开的研究生课程,记非学位要求学分。

七、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要求

参见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适用于2020级研究生的创新成果要求。

八、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

1、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2、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总结,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学位论文工作时间按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4、博士学位论文应能够体现博士生完成了本领域系统完整的训练,独立解决了本领域一个重要问题。博士生学位论文是否达到送审水平,由培养委员会评审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