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健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医学院药学院支援紫荆15号楼疫情防控工作-清华大学医学院

新闻直通

守护健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医学院药学院支援紫荆15号楼疫情防控工作

2023-01-03

12月初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很多研究生坚持科研工作没有提前返乡,学生宿舍楼感染人数快速上升,后勤员工也因为感染而减员,疫情防控和学生康复工作面临挑战。12月11日下午,医学院(药学院)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落实学校党委要求,第一时间成立紫荆15号楼疫情防控突击队,由院党委书记洪波担任指挥长,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程功担任副指挥长。紫荆15号楼居住着来自全校30多个院系的近千名男博士生,学生规模大、分布分散、高年级博士生比例高为该楼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12月12日上午,指挥长洪波、副指挥长程功带领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到紫荆15号楼现场考察,了解实际困难,对接防疫工作。全院教职工经过两周的不懈努力,截止到12月26日,新增感染人数已变成个位数,同学们已经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紫荆15号楼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医药学院党委班子和紫荆15号楼楼长对接工作

组织一支能战斗的队伍是能否完成任务的关键。医学院(药学院)工作组主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全楼分为4个大区,分别由生医教工党支部书记刘鹏(刘冉)、基础医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裘莹(史宣玲)、临床医学教工党支部书记赵莹和药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刘清飞(陈立功)担任大区长,党支委及骨干教师担任本大区各楼层的教师层长,构建从指挥部到每一位学生的三级工作体系。以楼层为单位的师生互助工作体系,主动关心住楼学生诉求,通过问卷广泛调研了学生身体状况、抗疫物资需求、离校返乡计划、期待与建议等。以书面方式明确了学生楼层长、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制定并优化了志愿者轮值送餐、分楼层建立药箱、阳性垃圾集中处理等工作流程,保障了楼内疫情防控工作体系有效运转。全体大区长、教师层长及时有效组织起本区、本层的学生楼层长和志愿者队伍,每天按时为阳性隔离学生送餐送水,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得到学生广泛认可,大大减轻了住楼楼长的工作负担。

楼层

教师层长

学生层长

1

陈慧军

李嘉骐/贾成君

2

戴小川

张健辉

3

刘冉

翟建旺

4

徐友春

王鹏远

5

刘凯楠

于凯铭

6

王文彦

尹顺永/董国威

7

史宣玲

袁锐治

8

师明磊

祁一凡/张利

9

王晗

杨旭

10

苗蔚

岳鑫

11

朱勋梅

苗新元

12

任红

李阳曦

13

孙文爽

傅宇杰

14

苍立楠

黄小锐

师生共同担任14个楼层的层长

把同学们动员起来,相互帮助,是紫荆15这样大规模宿舍楼战胜疫情的力量来源。选拔住楼学生党员骨干担任学生层长,落实学生党员向所住楼层报到的制度,广大学生党员主动承担抗疫志愿服务并带动周边学生积极参与,短短两天时间召集到学生楼层长14人、志愿者102人,实现楼内14个楼层全覆盖,确保餐、水等物资发放及时有序,有效保障了阳性学生隔离期的正常生活。鉴于楼内阳性学生总规模和康复学生规模不断增加,工作组于12月19日启动康复模式志愿者工作方案,组织刚刚接受过志愿服务的康复期学生和完全“阳康”的学生担任所住楼层志愿者,得到广泛响应,超过70%的康复学生中愿意担任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回馈同学。截至12月26日,紫荆15号楼累计260多名学生承担志愿服务,充分展现了清华学子的爱心和担当,在宿舍楼疫情防控中打造了有战斗力、有温度的师生“互助共同体”。

楼层志愿者为自我隔离的阳性学生送餐

师生志愿者相互协作共克时艰

14个楼层的首批志愿者表扬信

为了实现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与康复,指挥部策划建立了阳性学生的康复分级管理和指导体系。根据病程初期和中后期的不同特点建立“管控群”和“康复群”分级管理体系,退烧48小时以上进入“康复群”。充分发挥医学院药学院专业优势,传染病专家、副指挥长程功教授等组建免疫、传染病等领域的专家小组,为病程初期用药和就医安排、病程中后期康复提供指导,引导阳性学生合理用药, 安排好作息,努力缩短发热时间。通过科普讲座和在线咨询加快科学康复,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将阳性学生比例控制在合理区间。

传染和免疫专家组织线上科普讲座和热线咨询

医学院于12月14日晚专门举办了“防疫奥密克戎:专家面对面”讲座,作为清华大学“春风讲堂”第五讲,邀请到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医学院刘鹏研究员和丁强副教授等报告嘉宾,从奥密克戎病毒特点、病毒传播与环境监测、感染症状与治疗等角度开展讲解,讲座由医学院院长祁海教授主持,免疫学家、医学院傅阳心教授和工作组指挥长、医学院党委书记洪波教授等也参与了答疑和讨论环节,线上参会人数近3500人。12月14日开始,医学院启动“共克奥密克戎—曙光热线”系列活动,由医学院传染病、免疫等研究方向的教师为校内师生解“疫”答惑,每期活动有两位热线教师参与。该活动已成功举办7场,由医学院院长祁海教授牵头,林欣、傅阳心、程功、沈晓骅、丁强、王雅婷、彭敏、梁冠翔和张绮等老师作为热线专家,同时邀请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林明贵执行主任和清华一附院(华信医院)感染管理处主管护师单希颖进行在线咨询,发挥专家优势,为师生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

在入住紫荆15号楼初期,楼内的药品和抗疫物资不足。指挥部动员医学院、药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力量,确保抗疫药品物资储备充足,运输及时。12月13日,指挥部向全院教职工发起了募集紫荆15号楼防疫物资的倡议,很快收到来自多个实验室的物资和药品,包括止咳药、抗原试剂、N95口罩、医疗垃圾袋、消毒纸巾、酒精喷雾消毒水、药箱、平板手推车等,在48小时内解决了紫荆15号楼的药品和物资缺口。12月14日,为完善紫荆15号楼抗疫药品物资补给的长期机制,将该楼各个大区的药品物资补给任务分配到医学院(药学院)下属各系,由各系主管领导组织落实,有力保障了楼内物资供给充足有序。医学院物资保障组强调工作纪律,细化工作流程,加强物资储备库管理,每日整理物资领取记录,实时准确掌握各类物资的储备、分发、需求情况,准确研判物资储备缺口,做到心中有数、保障有力。建立“绿色通道”,确保疫情防控物资快速、有效、顺畅分发到位,由医学楼物业集中收取物资和药品,每天分批运送到紫荆15号楼,并由楼长通过储物盒向各楼层分发药品和物资,减少感染风险。

募集的药品物资快速运送到紫荆15号楼

12月26日,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医学药学支援紫荆15号楼突击队正式把整个楼的防控管理工作交还给楼长,顺利完成了学校党委交给的支援任务。清华医学学科带头人黄天荫教授到紫荆15号楼慰问学生志愿者并与师生代表座谈, 医学院(药学院)党委收到了紫荆15号楼全体同学赠送的锦旗。

紫荆15号楼全体同学向医学院(药学院)党委赠送锦旗

黄天荫教授慰问紫荆15号楼工作人员和学生代表

回首康复过程,住在紫荆15号楼的钱菱潇深受触动:“自我隔离的6天里,症状从第一天的高烧乏力,到第二三天嗓子痛,四五天咳嗽,到症状逐步消失,感受到最多的是温暖和感动。特别感谢后勤老师,紫荆15号楼楼长、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为我们送餐送物资,饭很好吃,物资很够,关怀很暖。很多党员老师和同学们在这样困难的时刻冲锋在前、守望相助,让我感受到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在我完全康复后也希望投入到学校和楼宇的各项志愿服务中,为学校疫情防控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生医工程教工党支部书记刘鹏老师在这次支援工作中既是负责4个楼层的大区长,也是楼内核酸环境监测的负责人。他总结到:通过此次支援紫荆公寓15号楼的疫情防控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校园防疫的成功依赖于两方面。一是学生的深度参与。由于学生数量较大,当出现大面积学生发病的情况,单纯靠宿管人员和老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学生作为成年人,应当具备自我照顾的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觉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在学校和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互帮互助是平稳度过疫情的致胜法宝。二是通过科学实现精准防疫。新冠病毒虽然传播力强,宿舍楼又人员密集,但只有科学地运用防疫技术和策略,是可以压平感染高峰,甚至让一部分学生不感染的。此次防疫工作中,我们通过气溶胶病毒监测找到正确的防疫路径,分时段分隔阳性和健康学生,延缓了疫情高峰的到来,为学生互帮互助创造的条件。上面两方面的综合应用,是实现校园环境下疫情防控的法宝。

回顾两周的战斗,医学院党委研究生工作组长、突击队成员腾轶超老师深有感触:我有幸在志愿者组织方面承担了一点工作,深刻感受到学院党委的强大组织力号召力。在校园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学院教师党员骨干以身作则、攻坚克难,深入抗疫一线发挥“种子”作用,为同学们作出表率;紫荆15号楼广大党员同学勇于担当,第一时间向楼层报到并踊跃承担志愿服务,带动身边更多同学传递爱心。突击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织专家开展科普讲座,建立了阳性学生的康复分级管理体系和康复模式志愿者工作方案,发挥了关键作用。疫情防控是“危”也是“机”,医学院(药学院)党委深入挖掘抗疫过程的“立德树人”元素,打造了有战斗力、有温度的师生“互助共同体”。

正如校党委书记邱勇老师所说,“疫情防控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同学们投身抗疫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两周多难忘的抗疫经历,让同学们更加自信、成熟、理性。党委书记、指挥长洪波教授在冬至日,给紫荆15号楼全体同学写了一封深情的公开信,回顾了师生们共同经历的身心洗礼。信的结尾说到:“期待同学们中更多勇敢的战士加入进来,把爱与勇气,把科学与理性传承下去。在尚未结束的疫情高峰里,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关爱身边的同学朋友!相信极寒的冬至后面,正孕育着绚烂的春天!”

上一条:清华医学召开教育教学全体会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医学 > 新闻直通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