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3位学者!2022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发布-清华大学医学院

新闻直通

医学院3位学者!2022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发布

2022-11-16

2022年11月15日,科睿唯安(Clarivate)发布了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Highly Cited Researchers),遴选全球高校、研究机构和商业组织中对所在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和广泛影响的顶尖科学人才。清华大学共有73人次入选,位居内地高校第1位,医学院有3位学者入选,分别是黄天荫教授、饶子和院士和傅阳心教授。其中,黄天荫教授入选临床医学学科,饶子和院士和傅阳心教授入选交叉学科。

“高被引科学家”的遴选方法由科睿唯安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文献计量学专家和数据科学家基于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及其分析而制定。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的科学家论文被引频次在web of science中位于同学科、同发表年份的前1%。今年的名单是根据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11年间所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遴选得出。来自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6938名科学家入选2022年度名单,位列前三的国家(地区)分别是:美国2764人次,中国内地1169人次,英国579人次。其中,内地高校“临床医学”领域只有4名科学家入选,“交叉学科”领域共有932名科学家入选。

黄天荫教授

黄天荫教授是清华大学Tsinghua Medicine 创始主任及讲席教授,新保集团 SingHealth高级顾问,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他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专业并获总统奖学金,后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并获得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他在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完成眼科临床培训;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完成视网膜专科医师培训。

黄天荫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临床科学家及学界领袖,累计发表同行评评议论文1500余篇,发表刊物包括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JAMA、Annals Internal Medicine、Nature、Nature Medicine 等国际顶刊。黄教授国际受邀讲座超过500次,并在2018年、2020年及2021年入选国际“高被引科学家”,h-index高达199,国际受邀讲座超过500次,并在2018年、2020年及2021年入选国际高引学者。在过去二十余年中,黄教授曾于新加坡和澳大利亚高校与研究机构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他曾担任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医学主任、新保集团(SingHealth)副主席、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新加坡眼科研究所执行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眼科系主任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眼科系主任等。由于其在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贡献,黄教授在2020年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黄教授作为临床科学家和国际知名视网膜专家,主要从事黄斑病变和视网膜疾病相关的临床工作,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及近视性黄斑变性,并致力于视网膜疾病和眼部成像(含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创新,在视网膜疾病和眼部成像方面的流行病学、转化、临床科研交叉学科研究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2010年,黄教授团队启动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家远程医疗筛查计划,通过视网膜影像研究表明检测视网膜血管变化可能成为无创检查心血管风险的有效方法。这一发现开启并推动了新型成像软件的发展,团队研发的软件已被广泛认证,并应用于30多个国际临床、科研、行业合作机构。基于黄教授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领域的深入持续的开创性研究,国际知名的《柳叶刀》杂志曾对他进行了专题人物访谈。

饶子和院士

饶子和院士是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新发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的三维结构研究和创新药物的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创始主席;曾任南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国际生物物理联盟(IUPAB)主席。

饶子和院士长期从事新发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的三维结构研究和创新药物的研究,在流感病毒、SARS和新冠等冠状病毒、艾滋病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手足口病毒、疱疹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及结核分枝杆菌等重要病原体的机制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新性贡献,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同行评审论文410余篇,其中包括在Cell、Nature、Science 三大科学杂志的主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4篇,被引用逾28,000次,获得专利授权38项。新冠疫情期间,饶子和研究团队在病毒靶点机制研究、抗病毒药物、抗体和疫苗研究中取得系统性成果,在三大主刊上发表论文8篇,以及其他论文8篇,5个中和抗体和药物进入临床,积极参与国药和科兴灭活疫苗的研发工作,为新冠病毒研究和防控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饶子和研究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重要医学进展”以及“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饶子和院士曾获得陈嘉庚科学奖、第三世界科学院最高奖“第里雅斯特科学奖”(Trieste Science Prize)、首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等。

傅阳心教授

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清华大学肿瘤学科的带头人。傅阳心教授于1990年获得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博士学位。1994-1998年任华盛顿大学住院医师,1998-2005年任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病理系主治医师及免疫委员会成员。2005年晋升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随后荣获冠名教授。2015年任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病理系冠名教授。2021全职回清华大学任教。

傅阳心教授在临床和基础医学研究领域都具有重大创新,现已在Science,Nature,Nature Medicine等领域内顶尖学术刊物发表260多篇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论文,文章被引用次数超过45000余次,H-index 107,入选高被引科学家,成为少数同时在医学和基础科研领域都取得突出成绩的医生和科学家。他在肿瘤免疫学领域内尤其具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是药物、放疗和靶向治疗对免疫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的开拓者。近年来,他主持开发了新一代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细胞因子前药和抗体前药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靶向药物、局部辐射、肿瘤靶向抗体对肿瘤微环境,免疫系统的调控机制,发展免疫协同治疗新策略,很多已应用于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展现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傅阳心教授的科研领域及主要成果包括:率先提出肿瘤放射治疗诱导免疫应答理论,揭示细胞内STING信号和免疫细胞间互作机制;揭示肿瘤受体信号阻断而诱导的应激信号,从而触发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使肿瘤消退;首创细胞因子前药设计,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

上一条:首届“清华医融(Med+)论坛之免疫前沿“成功举办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医学 > 新闻直通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