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医学院胡小玉课题组发文探究负向转录延伸因子复合物NELF在巨噬细胞活化过程中...-清华大学医学院

研究成果

清华大学医学院胡小玉课题组发文探究负向转录延伸因子复合物NELF在巨噬细胞活化过程中...

2020-05-10

2020年5月8日,清华大学医学院胡小玉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Negative elongation factor complex enables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by controlling anti-inflammatory gene expression”的研究论文。此项研究通过多种组学手段如Pro-seq等全面绘制了巨噬细胞活化过程中起始后(即转录延伸阶段)基因组图谱,阐述了转录延伸负向调控因子NELF复合物在活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意外揭示了NELF作为炎症反应正向调控因子的作用。

巨噬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大多聚焦于RNA聚合酶II招募和转录起始的发生,而本课题组之前的研究(Shang et al, Nature Immunology 2016)显示转录因子Hes1在转录延伸阶段调控趋化因子Cxcl1基因的表达,这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转录延伸调控如何影响巨噬细胞的基因表达?Pol II转录延伸分为早期延伸和晚期延伸(高效转录延伸)两个阶段。基因转录起始后,Pol II从基因的TSS区域脱离,转录一段短的初始RNA,然后暂停于转录起始位点附近约20-60个核苷酸的位置,这一现象被称为Pol II暂停(Pol II pausing),是基因转录延伸的一个重要检查点。负向延伸因子NELF是介导Pol II转录暂停的关键因子,而招募活化的P-TEFb被认为是释放暂停Pol II和启动高效转录延伸的重要步骤。于是,课题组研究人员以Pol II、NELF和P-TEFb为切入点,探究转录延伸对巨噬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微信图片_20200509103342.jpg

研究初期,课题组研究人员首先发现Pol II暂停在静息状态的巨噬细胞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负向延伸因子NELF与暂停Pol II共定位。同时,巨噬细胞重要的转录因子PU.1有助于Pol II和NELF在转录起始位点附近的定位,一旦缺失PU.1将导致Pol II和NELF在基因TSS的丰度降低。活化刺激条件下,在60%的巨噬细胞转录组中观察到Pol II的暂停-释放过程,且伴随着NELF在全基因组水平的动态解离过程。令人意外的是,抑制或敲低P-TEFb中激酶亚基CDK9的表达对LPS诱导的NELF解离过程没有影响,而之前的研究大多认为CDK9能够磷酸化NELF并导致其从染色体上解离。随后,研究人员构建了髓系特异性缺失NELF的小鼠,发现NELF缺失对稳态条件下巨噬细胞的发育和基因表达影响甚微,但是影响巨噬细胞激活状态的基因表达,其中NELF缺失通过增强转录因子复合物AP-1编码基因Fos和Jun(NELF+基因)的表达从而上调NELF-基因(如Il10)。NELF缺失的巨噬细胞中IL-10分泌增加,进而下调促炎细胞因子TNF、IL-6、IL-12p40的产生,最终导致小鼠腹膜炎模型中炎症反应的削弱。

本研究提出了将巨噬细胞活化过程中转录延伸区分成两个步骤,即‘暂停-释放’和‘有效延伸’的模型。此两步分别受到不同因子和不同机制的调控,NELF主要参与第一步Pol II暂停的调控,暂停Pol II的释放伴随着NELF从染色体上解离。与传统模型相异,P-TEFb并不参与NELF的动态解离,而是促进Pol II有效延伸过程。这些结果丰富了转录延伸调控的理论,并为进一步在免疫细胞中阐述转录延伸的效应及其机制提供了鉴戒。值得一提的是,几乎与本文同时期发表的一篇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研究者的文章(Molecular Cell 2020 Apr; 78:261)在完全不同的体系,如热休克反应,中观察到高度一致的NELF动态变化以及P-TEFb不相关的作用机制,验证了我们提出的模型的普适性。

微信图片_20200509103506.jpg

清华大学医学院胡小玉和美国康奈尔医学院Inez Rogatsky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CLS项目2013级博士研究生余莉和医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张彬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此外,来自胡小玉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郭子毅、曾小敏以及Rogatsky课题组的Dinesh Deochand、Maria Sacta、Maddalena Coppo、David Rollins、Bowranigan Tharmalingam、Yurii Chinenov对本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本研究同时还得到了山东农业大学的商营利教授、乔治华盛顿大学的Rong Li 教授的大力支持。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以及NIH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6209-5

上一条:清华大学医学院曾文文课题组发现神经系统特异性“危险信号”因子CNTF

下一条: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团队总结虫媒肠道微生物对病毒感染的调控机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