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我国青少年近视趋势权威解析:25年变化与预测

近视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研究显示,到2050年,全球近视人数预计将达到48亿,约占全球人口一半。东亚地区尤为严重,中国青少年近视率接近80%。随着患病人数增加,高度近视相关的致盲性眼病也明显上升,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和青光眼等,已成为主要致盲原因之一。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及北京市视觉科学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BERI)牵头,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开展了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时间跨度最长、覆盖最广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流行病学研究,相关成果已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正式发表。

网站论文截图

研究核心发现

本研究全国规模最大,数据权威。通过覆盖1998-2022年间全国119项研究,509万余名7-18岁儿童青少年,揭示我国近视变化趋势。

✔ 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自2006年趋于稳定,农村地区自2013年起趋稳,城乡差距显著减小。

图 1 四个年龄段的城乡近视患病率趋势及预测

✔ 高度近视持续攀升。16-18岁青少年高度近视率预计从2001年的7.3%升至2050年的22.1%,相关致盲风险持续加剧。

✔ 高度近视风险时间节点明确。普通近视整体已在2030年前后趋稳,但高度近视比例预计2040年前后达峰值,成为未来致盲性眼病主要来源。

✔ 社会经济因素显著关联。近视患病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密切相关,提示需针对性防控策略。

图 2 高度近视患病率的趋势及预测(红色)及城市(10-12年级)

近视患病率(蓝色)

近视与高度近视的危害

✔ 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裂孔、后巩膜葡萄肿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 高度近视性青光眼风险提升,严重时导致不可逆失明;

✔ 青少年阶段发生高度近视,将影响终生视功能及生活质量。

图3. 正常眼底

(A)与高度近视相关眼底并发症表现。

(A)正常眼底结构;(B)高度近视合并黄斑病变;(C, D)高度近视所致脉络膜萎缩、后巩膜葡萄肿及黄斑劈裂。

专家点评

王亚星教授表示:“本研究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与高度近视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预警,对未来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黄天荫教授指出:“城乡差距缩小值得关注,农村地区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突出,应将防控工作下沉至基层学校和家庭。”

图源:视觉中国

研究意义

✔填补我国近视流行病学数据空白,实现全国尺度、标准统一分析;

✔为教育、卫生、家庭干预政策制定提供量化依据;

✔为全球青少年近视发展趋势提供参考样本。

研究团队

本研究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眼科中心潘哲医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鲜昊城博士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李丰教授担任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王亚星教授与黄天荫教授共同担任通讯作者。

此外,研究得到了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的重要支持与贡献,包括BERI张纯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子尧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Seang-Mei Saw教授和Marcus Ang教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Neil M. Bressler教授,以及德国海德堡大学Jost B. Jonas教授。该研究充分体现了多学科、多中心、国际协作的科研优势,集中展现了我院在青少年视力健康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国际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