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招生)
项目介绍
学院项目
其他项目
师资队伍
课程资源
名誉教授
访问学者
医疗服务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校医院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团队
科研机构
实验技术平台
新闻&活动
新闻动态
活动预告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学院概况
发展沿革
现任领导
国际顾问委员会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统计信息
加入我们
人才招聘
教育(招生)
项目介绍
学院项目
其他项目
师资队伍
课程资源
名誉教授
访问学者
医疗服务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校医院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团队
科研机构
实验技术平台
新闻&活动
新闻动态
活动预告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学院概况
发展沿革
现任领导
国际顾问委员会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统计信息
加入我们
人才招聘
EN
我是...
学生
教职工
校友
患者
访客
首页
>
搜索结果页
Search results for 'News' (3,043 Results)
Jul 30, 2021
郭增才
郭增才2002年于清华大学获得工程力学学士学位,2010年于哈佛大学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2015年在霍华德修斯研究所詹宁斯校区结束博士后研究后在清华大学医学院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工作至今,任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和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PI、博士生导师。曾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 郭增才教授专注于工作记忆的形成和维持机制,采用系统神经生物学先进研究工具,研究
Jul 30, 2021
郑撼球
郑撼球教授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10年在Albany Medical College获博士学位。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完成博后研究后,2016年底加入清华大学医学院,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至今。在博士后阶段获得多项基金资助,包括Susan Komen基金会博后资助。回国后入选国家人才计划,获拜耳研究员奖。郑撼球实验室目前在乳腺癌骨转移的早期定植信号分析、耐药发生机制等方面有大量的细胞模型
Jul 31, 2021
陈默
鉴定癌症致病机制,指导下游产业攻关方向 陈默实验室主要研究表观遗传因子如何与转录因子协同调控癌症细胞的特异性基因表达,导致癌症细胞对于这些因子的依赖作用。实验室有成熟的小鼠胰腺癌模型,利用快捷的Cas9小鼠和AAV病毒可以迅速的建立胰腺炎和胰腺癌模型。她的实验室同时对于通用转录调控因子在转录激活过程中的分子机制非常感兴趣。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鉴定在胰腺癌发生过程中决定癌症祖细胞发生
Sep 1, 2021
Charles David
1997-2001 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学,学士 2001-2003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技术员 2003-201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博士 2011-2017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博士后
Mar 27, 2024
刘冉
研发基于生物混合界面的人体集成柔性器件,发展具有更好生物兼容特性的医学微系统 刘冉的科研重点是微纳米系统设计和工艺研究,研究方向聚焦在医学微系统技术,致力于寻求微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应用之间的桥梁,通过生物材料与微纳米技术的结合,进行基于生物混合界面的人体集成柔性器件的研发,发展具有更好生物兼容特性的医学微系统,并由此延伸开发独特的微加工方法及生物接口技术。 她已经成功实现了柔性和微阵列电极、刚柔
Mar 27, 2024
杜亚楠
在“微组织工程”特色交叉研究方向实现理论研究的突破和技术转化的落地 杜亚楠教授在 “微组织工程”领域研究内容为应用微纳加工技术结合生物材料工程、生物力学、基因编辑等手段构建“精准化”和“规模化”3D微尺度再生和病理微环境,为再生医学研究提供创新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案。重点关注各类干细胞微环境,免疫细胞微环境和纤维化等病理微环境的构建、微环境内细胞-细胞,细胞-基质互作机制研究以及相关的再生医学应用
Mar 27, 2024
郭华
磁共振成像序列和图像重建技术推进临床诊疗影像应用转化 磁共振影像在临床和生命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方,它无疑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扩散磁共振影像(DWI)通过检测水分子的扩散行为可以无创地检测生物组织的微观信息,在临床诊断和神经科学中被广为使用。然而,目前产品中的扩散成像方法还有诸多缺点,如图像分辨率低,几何失真和图像模糊等。 郭华教授和他的团队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的针对不同应用采用不同方法的高分辨率
Mar 27, 2024
陈慧军
陈慧军教授于2008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放射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全职任教于清华大学,现为清华大学医学院长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和北京市科研项目。担任美国放射学会(RSNA)量化影像生物标记物联盟PDF-MRI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委员等学术职位。同时担任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基金的评审专家。陈慧军
Jul 8, 2024
周月红
女,汉族,1968年10月出生,山东莘县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员。
Jul 8, 2024
李 伟
李伟,男,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Dec 18, 2023
董家鸿
董家鸿,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博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首席专家,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智慧医疗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 董家鸿教授是国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和肝脏移植专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精准外科”原创理念,创立了精准肝胆外科范式。这一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胰腺
Dec 10, 1999
方筱静
教育背景 2015.09–2017.06 北京大学医学部 神经病学 博士 2012.09–2015.06 北京大学医学部 神经病学 硕士 2007.10–2012.06 大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 工作经历 2022.01-今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治医师 2019.08-2022.01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主治医师 2017.08-2019.08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住院医师 研究方向 1.经
Oct 10, 2000
白志勇
1987.9-1993.7 本科,北京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1995.9-1998.7 硕士,北京医科大学 内科学 2000.7-2003.9 博士,北京大学 医学影像学专业
Jun 10, 2000
陈东红
1985-1990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医学学士; 1995-1998解放军总医院 医学硕士; 2004-2007北京大学医学部 医学博士
Feb 10, 2000
崔志强
1992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具有多年的神经外科诊疗工作经验。
共有 3,04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203 页 当前第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