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招生)
项目介绍
学院项目
其他项目
师资队伍
课程资源
名誉教授
访问学者
医疗服务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校医院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团队
科研机构
实验技术平台
新闻&活动
新闻动态
活动预告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学院概况
发展沿革
现任领导
国际顾问委员会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统计信息
加入我们
人才招聘
教育(招生)
项目介绍
学院项目
其他项目
师资队伍
课程资源
名誉教授
访问学者
医疗服务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校医院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团队
科研机构
实验技术平台
新闻&活动
新闻动态
活动预告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学院概况
发展沿革
现任领导
国际顾问委员会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统计信息
加入我们
人才招聘
EN
我是...
学生
教职工
校友
患者
访客
首页
>
搜索结果页
Search results for 'News' (3,042 Results)
Sep 28, 2021
李元元
2017–至今,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助理研究员 2011–2017,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博士后 2006–2011,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理学博士 2002–2006,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理学学士
Jul 31, 2021
夏永静
夏永静于1989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后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硕士研究生,1992年毕业后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1992年7月入职卫生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生化研究室,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1997年2月被公派到法国南锡大学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健康长寿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2002年获得分子流行病学的博士学位。2004年11月入职清华大学医学院,先后从事生物信息和
Jul 30, 2021
彭敏
彭敏,目前受聘于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中心和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任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彭敏2005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临床医学专业,于2010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得免疫学博士学位,2010-2017年在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研究方向为mTORC1调控机制和免疫代谢,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Cell(2014)、Science
Jul 30, 2021
刘志华
刘志华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5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博士。之后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攻读博士后,2012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任职。现为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志华副教授主要研究肠道稳态维持机制,解析肠道菌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在共生微生物与宿主互作领域取得了原创成果,推动了共生微生物与健康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
Jul 30, 2021
石彦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yan+shi+AND+(calgary+OR+worcester+OR+tsinghua) 石彦教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医学院),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他师从美国衣阿华大学Charles Lutz教授进行了EBV的细胞毒性研究,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他进入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在Kenneth Rock教授的指导下
Jul 30, 2021
郭晓欢
郭晓欢2010年获北京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2010-2015年在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郭教授长期从事肠道黏膜免疫与肠道菌群调控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富集于肠黏膜的3型天然淋巴样细胞ILC3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鉴定了多个调控ILC3发育和功能的重要因子,发现了ILC3在黏膜稳态以及多种疾病中的新作用及机制
Aug 24, 2021
徐沪济
徐沪济教授是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临床医学学术委员会主席、清华北大生命科学中心研究员,现任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大内科主任和风湿免疫科主任。
Jul 30, 2021
董忠军
董忠军博士于2003年和2006年分别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免疫学硕士和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其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临床研究所从事肿瘤免疫学博士后研究,2011年7月入职清华大学医学院。主要从事NK细胞生物学和肿瘤免疫研究。近年获得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杰出青年,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以及科技部重点研发等项目资助。现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肿瘤
Jul 30, 2021
刘佳峰
刘佳峰博士于2016年获得北京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物理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21年全职任教于清华大学,现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刘佳峰教授的研究兴趣是生命体休眠现象的进化原理及实现机制,现在主要从事细菌对抗生素耐受性(tolerance)的研究。
Jul 30, 2021
张敬仁
张敬仁教授1997年获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学位,并于1997年进入美国圣祖德儿童医院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至2010年,于美国阿尔巴尼医学院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0年回国至今于清华大学任医学院长聘教授。曾荣获美国微生物学会Raymond W. Sarber奖、美国德克萨斯大学Chancellor’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ug 9, 2023
罗赛
病毒疫苗和广谱中和抗体的研究;B细胞受体多样化和等位基因排除的机制研究。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通过人源化小鼠模型探究病毒感染过程中引发的免疫反应,研究和重塑高突变RNA病毒的广谱中和抗体的产生过程,从而开发新型疫苗和治疗性抗体。同时,进一步研究B细胞受体在发育过程中多样化的产生机制以及可能由非编码RNA介导的等位基因排除的分子机制。
Sep 28, 2021
王雅婷
2008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2014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导师是Olaf Schneewind教授和何川教授)。2015年以博士后身份加入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从事感染免疫的研究工作(合作导师是Herbert“Skip”Virgin教授和Christina Stallings教授)。2021年加入清华大学医学院任助理教授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
Jul 30, 2021
沈晓骅
探索生物学中的暗物质,开拓人类认识自身和生命复杂性的新方向 人和鼠的基因组拥有大量的非编码核酸序列,包括基因组重复序列和非编码RNA基因,代表生物学中的暗物质。探索它们的功能和意义,对揭示生命的本质和器官发育、生物体多样性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类认识自身和生命复杂性的一个新方向。 沈晓骅实验室以小鼠多能干细胞为模型, 从系统和分子水平上探索非编码RNA、基因组重复序列、和RNA结合蛋白,影响
Sep 1, 2021
饶子和
饶子和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创始主席;曾任南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国际生物物理联盟(IUPAB)主席。 饶子和教授是我国生物物理学、蛋白质科学、病原生物学领域的领军科学家之一,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等冠状病毒、流感病毒、HIV、甲型肝炎病毒
Aug 9, 2023
罗赛
2023-至今 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 助理教授 2021-2023 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 讲师 2017-2021 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 博士后 2011-2016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博士 2007-2011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学士
共有 3,042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203 页 当前第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