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招生)
项目介绍
学院项目
师资队伍
课程资源
名誉教授
访问学者
医疗服务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校医院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团队
科研机构
新闻&活动
新闻动态
活动预告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学院概况
发展沿革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统计信息
加入我们
人才招聘
教育(招生)
项目介绍
学院项目
师资队伍
课程资源
名誉教授
访问学者
医疗服务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校医院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团队
科研机构
新闻&活动
新闻动态
活动预告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学院概况
发展沿革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统计信息
加入我们
人才招聘
EN
我是...
学生
教职工
校友
患者
访客
首页
>
搜索结果页
Search results for 'News' (3,091 Results)
Aug 9, 2021
张林琦
张林琦教授于1992年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分子病毒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纽约大学和洛克菲勒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2007年全职任教于清华大学,现为清华大学医学院长聘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基金”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国内外多个传染病和疫苗研究机构和组织的咨询专家。2016当选
Jul 30, 2021
那洁
那洁副教授于2002年获得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2002-2005年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2005年10月到2010年初,获得英国皇家学会和医学研究学会研究员基金,从事干细胞研究。2010年全职在清华大学医学院工作,现为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室科研方向包括人类多能干细胞向心血管组织分化的调控机制,构建基于干细胞的类器官,人类疾病模型,药物研发,毒性检测,干细胞在促进血管重建
Jul 31, 2021
倪建泉
研发果蝇遗传技术,研究干细胞和构建果蝇平台 倪建泉教授的科研重点是遗传工具研发,实现单个或多个基因的特异调控。主要研究方向是在动物个体水平上,探究表观遗传因子与信号通路在干细胞行为中的交互作用。 研究团队致力于利用遗传学和生化的最新手段,从空间和时序上调控基因,研究内在表观遗传因子和外在细胞信号通路应答,特别是以干细胞行为作为检测目标,研究发育、遗传病和肿瘤生成的分子机制。 以果蝇为模式动物
Mar 27, 2023
娄智勇
娄智勇,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高致病性病毒感染和复制、与宿主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分子机制,以及对病毒生命过程进行调控的手段,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Jul 30, 2021
周牧
https://zhoulab.pages.dev/ 周牧教授于2014年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生理学与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Thomas Sudhof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全职任教于清华大学,现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IDG/McGovern脑研究所研究员。 周牧教授长期从事神经系统环路机制的研究,在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学习
Jul 31, 2021
朱佳俊
从细胞新陈代谢角度探究肿瘤发生的分子机理,以能增进对肿瘤、肺纤维化、衰老等相关疾病的认知和临床治疗为目标 朱佳俊博士的重点研究领域是从细胞新陈代谢角度探究人类疾病发生的分子机理。人体内各式各样的细胞对营养物质的获取和利用为几乎一切生理病理过程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朱佳俊博士及其课题组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为主要技术手段,辅以代谢组学和动物模型,从哺乳动物细胞代谢角度研究基本的生物学问题和生命现象
Sep 28, 2021
Harihar Basnet
7/2021-Present Assistant Professor Tsinghua University 1/2015-2/2021 Postdoctoral Fellow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9/2008-12/2014 PhD, Biomed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Apr 1, 2022
傅阳心
傅阳心教授于1990年获得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博士学位。1994-1998年任华盛顿大学住院医师,1998-2005年任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病理系主治医师及免疫委员会成员。2005年晋升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随后荣获冠名教授。2015年任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病理系冠名教授。2021年全职回清华大学任教,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 傅阳心教授在临床和基础医学研究领域都具有重大
Mar 27, 2024
腾轶超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高学生工程设计与实现能力 腾轶超博士负责本科生“生物医学工程综合设计”实验课,作为骨干成员承担“生物医学电子学”“信息与生命”“医疗仪器原理”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医疗仪器工程设计与实现能力、解决医工交叉学科实际问题的能力。他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近年来承担清华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实验室创新基金重点项目等9项,作为项目骨干参加教育部“新工科”研究实践项目2项
Mar 27, 2024
丁海艳
从“心”出发,用生物医学工程的方法探索人与生命 丁海艳博士致力于磁共振成像序列开发、定量参数成像,运动补偿及匀场技术,以及多模态成像及应用研究。 在磁共振成像方向,她的代表工作是自由呼吸式3D心肌组织弛豫时间定量参数成像,2019年作为首个大陆学者获得国际心脏磁共振学会的会刊JCMR最重要的原创工作期刊论文奖(2018, 20:64),该奖项每年评出2篇。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实验技术一等奖(2020
Mar 27, 2024
李睿
结合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发针对临床的创新影像解决方案 李睿研究员的研究领域包括: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的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图像重建方法和影像后处理算法;大范围多对比度黑血管壁成像技术;4D Flow成像的加速和实时成像。他应用磁共振成像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对比度的优势,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成像技术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为临床提供具备循证医学证据的高级影像学解决方案: · 在技术上开发了大范围
Mar 27, 2024
宋森
2010-Present Principal Investigator, Medical School, Tsinghua University 2004-2010 Postdoctoral Fellow, Department of Brain and Cognitive Sciences, Massachusse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 2002-2004
Mar 27, 2024
刘鹏
分子诊断的集成化自动化与细胞筛选的微量化全能化 刘鹏副教授的科研重点是开发各种新型的微流控平台,结合创新的生化分析技术研究,实现微流控技术在分子诊断、药物筛选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一是基于微流控技术开发用于临床诊断和法医DNA检验的微型全分析系统,实现分子诊断技术的自动化和床旁应用;二是开发用于细胞操作、培养与分析的高通量微流控平台,用于肿瘤类器官和干细胞等的研究、药物筛选和
Mar 27, 2024
马恺
聚焦新型生物材料,专注医学影像探针和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和落地 马恺教授专注于新型生物材料的基础研究和转化落地,结合材料化学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理念,针对传统技术的痛点和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研发可临床转化的新型医学影像探针和药物递送系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 针对传统药物递送技术的缺陷,利用新型硅氧体溶胶凝胶化学体系,研发创新型差异化药物递送平台,通过硅氧体生物材料的功能
Mar 27, 2024
赵锡海
研发新型多模态成像技术,实现心脑血管病早期诊断与精准评估 赵锡海教授针对心脑血管病的精准诊断,研究开发多模态成像和图像分析技术,并进行临床应用转化。主要针对心脑血管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心肌病等,基于超声、CT和磁共振等多模态影像研发新型成像技术和图像智能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通过开展人群队列研究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从而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共有 3,091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207 页 当前第 9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