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招生) > 师资队伍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教研系列 > 微纳医学与组织工程 > 正文

李舟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

E-mail: li_zhou at tsinghua.edu.cn

Tel: +86-10-56112368

  • 个人介绍

  • 科研领域及主要成果

  • 代表性论著

  • 其他信息

微纳生物电子助力临床诊断和治疗

李舟于2004年在武汉大学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10年在北京大学获得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读博期间曾受国家公派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留学。先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现为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研究员。获国家杰青、北京市杰青、国家万人青拔、教育部新世纪、北京市青拔和北京市科技新星。

李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人体自供能生物电子器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已在心脏起搏器上开展技术转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曦颠覆式技术创新基金、中科院先导专项、北京市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和华为技术合作项目等多项基金课题。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Cell Biomaterials, 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00余篇,3 篇入选ESI前1‰热点论文和29篇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论文数、H指数、被引次数等排名全球前1%,并入选科睿唯安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实验室主页:http://www.nanobiolab.cn/

研究与人体的共生融合的电子医疗器件

李舟主要从事微纳生物电子器件和医疗器件的创新研究,包括健康监护与治疗的植入式/穿戴式微纳电子医疗器件、高灵敏生物传感器、可降解电子器件、生物活性材料与生物力学,这些研究共同构成了面向临床医疗需求的、能与人体共生融合的微纳电子医疗器件未来创新体系。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联合会(IFMBE)青年科学家奖等,并被Nature、Nature Review Bioengineering、Nature Review Cardiology、PNAS等期刊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泰晤士报、法新社、环球科学、今日俄罗斯、MIT科技评论等数百家媒体作为亮点工作评论和报道。

研究内容聚焦于三个方向:

1、电刺激治疗、康复工程和神经调控领域的创新方法及器件开发,研制了世界首台“自供能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工程样机,并联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完成动物实验,开展医疗器械产品转化;

2、开发新型生物活性材料,研制组织再生修复的“电子药物”,在神经再生、骨修复和创伤治疗等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成果和专利,在多家医院开展临床研究;

3、新一代植入/穿戴式健康监测与医疗电子系统研制,结合自供能和AI技术,实现基于微纳生物电子器件的精准传感和监测,与多家医院开展合作研究;

4、创新基于纳米线阵列的单细胞力测量方法,开展类器官、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

1. Han Ouyang#, Yiran Hu#, Dongjie Jiang#, Sijing Cheng#, et al, Wei Hua*, Zhou Li*,Symbiotic Transcatheter Pacemaker Surpass the Critical Energy Condition for Lifelong Service,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25, Accepted.

2. Yizhu Shan#, Lingling Xu#, Xi Cui#, Jinxi Zhang, Han Ouyang, Xiangxiang Wang, Jing Huang, Jiangtao Xue, Kefei Wang, Dongchuan Wang, Engui Wang, Kailiang Ren, Dan Luo* and Zhou Li*, A neurodevelopment-inspired self-evolving scaffold for nerve regeneration‍, Cell Biomaterials, 2025, 100006.

3. Ying Liu#, Chan Wang#, Zhuo Liu#, Xuecheng Qu, Yansong Gai, Jiangtao Xue, Shengyu Chao, Jing Huang, Yuxiang Wu, Yusheng Li, Dan Luo* and Zhou Li*, Self-encapsulated ionic fibers based on stress-induced adaptive phase transition for non-contact depth-of-field camouflage sens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15:663.

4. Zhuo Liu#, Yiran Hu#, Xuecheng Qu#, Ying Liu#, Sijing Cheng, Zhengmin Zhang, Yizhu Shan, Ruizeng Luo, Sixian Weng, Hui Li, Hongxia Niu, Min Gu, Yan Yao, Bojing Shi, Ningning Wang*, Wei Hua*, Zhou Li*, Zhong Lin Wang, A self-powered intracardiac pacemaker in swine mode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15:507.

5. ‍‍‍Hongyu Meng#, Qiao Yu#, Zhuo Liu#,Yansong Gai, Jiangtao Xue,Yuan Bai, Xuecheng Qu, Puchuan Tan, Dan Luo, Wenwen Huang,Kexin Nie, Wei Bai, Zhaosheng Hou, Rupei Tang, Hangxun Xu, Ying Zhang,Qing Cai, Xianzhu Yang, Zhong Lin Wang, and Zhou Li*, Triboelectric performances of biodegradable polymers‍‍‍‍‍‍‍, Matter, 6,12, 4274-4290.

6. Yuan Yang#&, Ruizeng Luo#&, Shengyu Chao, Jiangtao Xue, Dongjie Jiang, Yun Hao Feng, Xin Dong Guo, Dan Luo*, Jiaping Zhang*, Zhou Li*, Zhong Lin Wang, Improved pharmacodynamics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via microneedles-based self-powered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13, 6908.

7. Xuecheng Qu#, Zhuo Liu#, Puchuan Tan#, Chan Wang, Ying Liu, Hongqing Feng, Dan Luo*, Zhou Li*, Zhong Lin Wang. Artificial tactile perception smart finger for materia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riboelectric sensing. Science Advances, 2022, 8, eabq2521.

8. Qiang Zheng#, Mingzeng Peng#, Zhuo Liu#, Shuyu Li, Rongcheng Han, Han Ouyang, Yubo Fan, Caofeng Pan, Weiguo Hu, Junyi Zhai*, Zhou Li*, Zhong Lin Wang*, Dynamic real-time imaging of living cell traction force by piezo-phototronic light nano-antenna array, Science Advances, 2021, 7, eabe7738.

9. Qiang Zheng, Qizhu Tang, Zhong Lin Wang*, Zhou Li*, Self-powered cardiovascula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ystems,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2021, 18 (1), 7-21.

10. Han Ouyang#, Zhuo Liu#, Ning Li#, Bojing Shi#, Yang Zou, Feng Xie, Ye Ma, Zhe Li, Hu Li, Qiang Zheng, Xuecheng Qu, Yubo Fan, Zhong Lin Wang*, Hao Zhang*, and Zhou Li*. Symbiotic cardiac pacemake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1821.

11. Yang Zou#, Puchuan Tan#, Bojing Shi#, Han Ouyang, Dongjie Jiang, Zhuo Liu, Hu Li, Min Yu, Chan Wang, Xuecheng Qu, Luming Zhao, Yubo Fan*, Zhong Lin Wang*, and Zhou Li*, A bionic stretchable nanogenerator for underwater sensing and energy harvest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1), 2695.

学术荣誉与奖励

202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魏桥国科校长奖教金

2022年: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202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金奖(引航奖)”

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2021年: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20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2020年: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9年:富士Visual Sonics青年科学家奖

201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第一完成人

2017年: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

2017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论文竞赛”一等奖

2016年: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

2016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优秀成果;

2015年: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2012年: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青年科学家奖(IFMBE Young Investigators Award)

2012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12年:北京市“科技新星”



其他社会职务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先进制造领域传感器方向 战略研究组专家

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专项” 指南和总体组专家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理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康复工程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 青年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康复工程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智能医药材料与器件专业委员 副主任委员

中国仿真学会元宇宙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国际先进材料协会 (IAAM) 会士

期刊Micro主编

期刊MedMat执行编辑

期刊Smart Material in Medicine副主编

期刊Science Bulletin特邀编委

期刊《科学通报》特邀编委

期刊Advanced Science客座主编

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客座主编

期刊InfoMat客座主编


专利技术

1. 李舟, 单义珠, 胥玲玲, 罗聃, 一种复合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凝胶支架及其用途, 202310904853.7

2. 李舟, 孟宏宇, 白源, 压电晶体基柔性压电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202311864685.X

3. 封红青, 李舟, 汪恩贵, 李喆, 孙宇, 崔希, 单义珠, 黑色二氧化钛材料在黑暗环境中的应用, 202410155315.7

4. 单义珠; 胥玲玲; 李舟, 一种负载干细胞的神经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023112858402

5. 罗聃, 吕玉甲, 李妍燕, 李舟, 微阵列化水凝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02310638351.4

6. 罗聃; 吕玉甲; 吕静; 李舟; 刘宝宝; 利雯雪; 徐锐, 一种细胞电转化仪和细胞电转化的方法, 202310207929.0

7. 吕玉甲, 罗聃, 李妍燕, 李舟, 微米级水凝胶微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202310635965.7

8. 罗聃, 梁世园, 吕玉甲, 刘燕, 李舟,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与蛋白质纳米笼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022102714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