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篷车课堂赴苦寒之地——库页岛学习写作-清华大学医学院

新闻直通

清华大篷车课堂赴苦寒之地——库页岛学习写作

2016-07-12
2016年7月10日,40名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的师生参加了“大篷车课堂萨哈林夏令营”的开营式。这些师生来自新闻、医学、外语、社会、经管、土木工程等不同专业。每个学生桌上摆放着俄国作家契诃夫100多年前写的《萨哈林旅行记》。
萨哈林是沙皇流放犯人的苦难之地,俄国作家契诃夫称萨哈林为“不可忍受的痛苦之地”。“你们或许会觉得萨哈林岛无聊,但我们需要的正是这么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地方,让我们静下心来读书上课和写作,”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的李希光教授说。
中国是最早知道萨哈林岛的国家,成书于西汉初年的《山海经》记录过库页岛。近代,清朝幕僚曹力廷著有《西伯利东偏纪要》的密札报告俄国人在库页岛的活动。但是,今天中国的书店里和网上能淘到的唯一一本有关库页岛的书就是契诃夫的《萨哈林旅行记》。
“萨哈林之行改变了契诃夫的一生,影响了他后来的思想和创作,”李希光说,“我希望这趟远足也能促使同学们的成长和成熟,加深大家对中国边疆史地、中国与东北亚、一带一路与东北亚,乃至朝鲜半岛变局后的东北亚深入调研和思考,像当年的契诃夫那样。写出有份量的旅行日记或考察报告。”
“库页岛是极寒之地,北边不远处就是北极;库页岛是极东之地,西边是中国; 库页岛又与中国、日本和韩国三个亚洲经济强国为邻。毫无疑问,对库页岛这个苦寒之地的真实记录会激发人文主义的想象力和人文主义写作激情,”李希光说,“人文主义写作教学是当下大学教育急需复兴的精神。”
过去17年里,李希光教授创建的清华大篷车课堂每年都带领学生去北疆和西域读书、采访和写作。他多次带学生深入中国北疆边地、蒙古和西伯利亚上课,如杭爱山、恰克图、布里亚特、贝加尔湖、哈卡斯草原、萨彦岭、唐努乌梁海、叶尼塞河谷、乌苏里江河谷、额尔济纳河谷和居延海等地。李希光教授累计带了500多名学生用自己的双脚、双眼和大脑去采访和写作亚洲边地的故事。他把十几年来学生在路上的优秀作品选编成《写在亚洲边地》一书出版。
牛津大学新学院院长杨明浩曾跟随李希光的大篷车课堂坐火车去国西藏和西伯利亚上课。他说,李希光教授借用了古代商人和朝圣者的“大篷车”概念,指导一个“充满思想火花的大车店”, 在亚洲边地上对话、读书和写作。“大篷车课堂”用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李希光倡导的“慢新闻”的写作教学。
“李老师的大篷车课堂,彻底改变了我对于世界的认识,我们绝不是在路上走走看看,而是真正去体会一个地方厚重的历史,和跳动着脉搏的社会,”第二次参加大篷车课堂的清华大学外文系大一学生王艺璇说。
 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朱丽红说:“大篷车课堂的队员们都是专业人员,并且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方式学习中国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国家战略,等等。我的研究是癌症治疗药物引发的神经疼痛,李希光教授的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看上去与之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跨学科的大篷车人文课堂将把我从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里拉出来,不再对人类的宏观世界感到陌生。”
“我要求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十天旅途中,每天写不少于六百字的日记,”李希光说,“每篇日记要满足五点要求:1.都要有一个人物,我们的课堂是人文主义写作;2.至少要有一段对话或者直接引语,我不要听到作者或记者的声音,好记者自己是不讲话的,即使记者自己认为的真话,也不要从自己的口中说出,要借用别人的口叙述;3.在叙事中,或人物描写中,尽量把故事放在一个生动的情境中,比如咖啡馆、农贸市场、荒原的老火车等,让读者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4.我提倡的日记写作虽然是一种非虚构的故事写作,但是我期待这同学们在写作中呈现的悬念或冲突对话、画面等,超越书斋里想象的故事;5.日记不是流水账,不仅要有一个话题,最好也能上升到一个主题,甚至重大议程,例如,你在写一个文化冲突的故事时,可以把这个文化冲突放在库页岛、或者海参崴的历史文化开发,或者俄罗斯远东开发,或者中俄日韩东北亚开发,或者一带一路的大语境中。”
参加这次大篷车课堂的师生还将从北京背着帐篷和睡袋前往库页岛的泥火山、大瀑布等地进行露营和采访调研。在今天这个移动网络社会里,大学的课堂上常常看到学生不是摆弄电脑就是玩弄手机,心不在焉。李希光老师的大篷车课堂是想找一个远离浮躁的媒介环境,带领学生旅行、生活、读书、研讨和写作。(记者冯远薇)


上一条:医路有你——清华大学医学院师生参加2016年暑期全国医学生医疗扶贫实践

下一条:我院老师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向汪洋汇报“数说食安”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医学 > 新闻直通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