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际剪接体学术交流大会举行-清华大学医学院

新闻直通

清华大学国际剪接体学术交流大会举行

2016-04-25

清华新闻网4月22日电 (记者 李含)4月21-22日,由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的国际剪接体学术交流大会(Spliceosome kinetics, catalysis and regulation)在清华大学主楼后厅拉开帷幕。剪接体及RNA生物学领域的众多著名科学家出席大会,包括发现剪接体核心成分的耶鲁大学Joan Steitz教授与加州大学Christine Guthrie教授,在剪接体的结构研究中做出开创性工作的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Reinhard Lüehrmann教授和清华大学副校长、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院士,以及因对核糖体的结构解析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Thomas Steitz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此次大会为生命科学领域世界顶级专家学者提供了深入交流研讨的平台,堪称RNA剪接体研究领域的一次学术盛宴。大会也是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清华大学生物系建系90周年系列重要活动之一。

剪接体作为真核细胞中催化信使RNA前体剪接过程的执行者,是真核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分子机器之一,对于正常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因的错误剪接或剪接体的错误调控与许多疾病相关。对于剪接体以及剪接体通路上各大复合物的研究,是对真核生物生命活动最基础的研究工作之一,也是当今最富有挑战性、最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自然》杂志在2014年1月份的一篇回顾晶体学研究100年历史的短文中,就将RNA剪接体以及核孔复合物这两个细胞内巨大的蛋白质机器列为未来最期望解析的结构。

 图1:苟仲文书记致辞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叶茂林出席大会,苟仲文书记在大会上致辞。他表示,此次大会一定会对中国的结构生物学、基础生命科学的战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清华大学肩负着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任,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的团队继往开来、勇于创新,具有着很强的发展潜力。希望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能够凝聚国内外优秀的创新人才,协同攻关,引领发展。

图2 : 施一公代表清华大学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

清华大学副校长、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院士在致辞中代表清华大学,对与会嘉宾专家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的发展历史和近期发展情况。

图3:与会专家介绍研究进展

本次大会交流主题包括剪接体研究(spliceosome),RNA催化(RNA Catalysis),核糖蛋白大分子机器(RNP Machine)以及可变剪切的调控(Regulation of Alternative Splicing),覆盖了信使RNA剪接(pre-mRNA splicing)研究的所有主要领域。大会为期两天(4月21日-4月22日),共邀请到了20位特邀报告嘉宾,分别介绍各自在剪接体领域内的最前沿的科研进展,并与参会学生进行充分的面对面交流。

图4:大会现场

去年以来,借助于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的突破,对于剪接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5年,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利用清华大学先进的冷冻电镜设施,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背靠背研究长文,解析了裂殖酵母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并阐述了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在随后的研究中,在《科学》杂志报道了酿酒酵母剪接体组装过程中的关键复合物U4/U6.U5 tri-snRNP高达3.8埃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剪接体的组装机制,为进一步理解剪接体的激活及前体信使RNA(pre-mRNA)剪接反应的催化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于此同时,国外研究团队也在积极展开剪接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如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Nagai研究组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初解析了酵母中U4/U6.U5 tri-snRNP分辨率为5.9埃及3.7埃的冷冻电镜结构;作为传统的剪接体研究团队,德国马普研究所Lüehrmann组于2016年报道了人源U4/U6.U5 tri-snRNP分辨率为7埃的冷冻电镜结构,揭开了人源剪接体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序幕。 正是由于剪接体研究的重要性和该领域的迅速发展,包括结构生物学,剪接体研究乃至整个国际生物学界都对剪接体研究的前沿进展保持着高度关注。本次国际剪接体学术交流大会也吸引到结构生物学、RNA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内的广大科研工作者报名参会。



上一条:校长邱勇到医学院调研

下一条:海纳医信-亿阳集团与清华大学医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举行医学影像基金捐赠仪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医学 > 新闻直通 > 正文